连开三个“药方”:张家口治理“空心村”探出新路 当前动态

  • 2023-06-24 13:09:28
  • 来源: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相关资料图)

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令治理政策与村民意愿形成高度融合。

张家口市张北县义合美新城一角。王英军摄

青壮年外出打工,村庄渐渐“空心化”,这曾是塞外山城河北省张家口市面临的一道难题。

2017年以来,张家口完成了上千个“空心村”治理。在治理中,张家口尊重群众意愿,加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完善社会治理机制,确保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春光明媚,走进张家口市蔚县西窑头村,一座通体白色的民宿,配以古旧的北方门头,加上青砖映衬,尽显古朴雅致;位于坡顶,起名为“山海经”的两栋建筑,透过360度的采光天窗可以夜观星汉……一栋栋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和古村落相遇,演绎出一派岁月静好的悠然。

“现在回乡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从事民宿服务工作的,有做视频直播的。”47岁的西窑头村村民任利荣怎么也没想到,一度成为“空心村”的西窑头村,经过整修新建,不但变身网红民宿,而且改变了她和当地村民的生活。

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影响乡村人居环境,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也极大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何有效治理“空心村”,成了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张家口市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新农村、新社区、新产业、新生活、新机制”五新目标,以易地新建、联村并建、整治提升3种模式精准治理“空心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空心村”经过治理,变成了美丽幸福的新家园。

连开三个“药方”治理空心村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楼房,真是又干净又舒心。”此刻,张北县油篓沟镇义合美沟村64岁的村民冯树元正在窗前浇花,他身旁的洋绣球花开得正艳,家里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冯树元所在的义合美新民居,位于张北县城东5公里,紧邻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最大的集中安置区义合美新城。义合美沟村从2017年开始启动易地搬迁工作,一期建设7栋5层楼房,已搬迁297户684人。二期正在加紧施工1栋5层和3栋11层住宅,届时村民将全部住进楼房。冯树元是村里第一批搬进新民居的村民。他家新房100平方米,客厅宽敞明亮,厨房、卫浴、冰箱、彩电一应俱全。“以前逢年过节孩子们回来,就都在一个炕上挤着,现在家里三个卧室,孩子们回来方便多了。” 每每聊起现在的生活,冯树元都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新民居小区内,一排排住宅楼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通到村里。夏天,一株株鲜花竞相绽放,一棵棵大树挺拔耸立。闲暇时间,村里妇女们喜欢跳广场舞,悠扬的音乐声萦绕在小区上空。

“村民们都说,这一搬,生活跨越了几十年。”坐在沙发上,冯树元讲起了搬迁之前的生活。搬迁前,义合美沟村民和他一样,住的几乎都是土坯房,走的是乡间小路,以农为业的村民大多靠天吃饭;搬迁后,家家户户住上楼房,水电气暖网络通到家中。村里还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综合活动中心,配备了健身、医疗、文化器材,村周边建有配套的义合美幼儿园、义合美小学及新城医院。去过几次县城后,冯树元发现自己现在住的新小区,跟城里小区没啥两样。

“土房换楼房,土路变水泥路,家里就能洗澡、上厕所,冬天有集中供暖,日子越过越舒心。”高云从农宅空置率70%的张北县台路沟乡香杏沟村,搬进了黄墙蓝瓦的新楼房。

在香杏沟村与后大营滩村联村并建的新农村里,村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草原天路”从村边经过,适合夏天避暑,一些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过去,张家口市4174个行政村中,农宅空置率超过一半的有924个;农宅空置率30%到50%“空心村”169个。这些“空心村”大多村庄面貌差、人气不足,如同一道道疤痕散落在张垣大地上。

开展“空心村”治理不仅势在必行,还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要求,避免造成浪费。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群众需求多元、诉求多样等情况,当地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分类施策,开出易地新建、联村并建、整治提升三个“药方”。

“我们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搬不搬、怎么搬、往哪儿搬,都由群众决定。”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说,农宅空置率达50%的村,全村95%群众同意后才纳入治理计划,让群众决定“搬不搬”;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让群众确定“怎么搬”;规划两个集中安置区和七个联村并建安置点,让群众选择“往哪儿搬”。

据了解,张北县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有3至5个自然村,空心化率50%以上的占2/3。其中,张北县西部6个乡镇由于年降水量只有380毫米,土壤贫瘠,空心化率高达70%~80%。有的自然村,原有100多户,现在只剩下六七户,最小的一个村只有8个人。

张北县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了“空心村”拆迁补偿标准方案。易地新建只是张北县治理“空心化”的一个模式。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空心村”,全部实施易地新建,原村庄拆除复垦。像香杏沟村采取的联村并建模式,主要是对距离县城和乡镇政府驻地较远的“空心村”,就近依托产业基础好、人口吸纳能力强的中心村或保留村,联合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对参与并建的“空心村”实施整体拆迁复垦。还有一种模式是就地整治提升,针对的是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村民拆迁意愿不强烈的“空心村”,通过拆旧建新、农宅置换等方式,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项目等,拆除残垣断壁,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小菜园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空心村”拆迁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不搞强制拆迁,所以之前会进行摸底。以大河镇为例,71个自然村,列入要拆迁的有45个空心村,但当年只拆了35个。张北县有一个规定:95%以上的村民同意才进行拆迁,如果低于这个比例,村庄不予拆除。

目前,张家口上千个“空心村”完成治理任务,建成集中安置区155个,安置群众万人。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合民意

安置区建设,始终是搬迁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张家口市把安置区科学选址作为前期关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依托县城、中心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安置。

“没有产业支撑的安置区,迟早会成为新的‘空心村’。”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新农村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安置群众就近就业,该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在集中安置区周边建设了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与搬迁群众劳动能力相契合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拓展就业渠道。

义合美新城的北面是张北县经济开发区,伊利奶业、博天糖业等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已投产,东面、南面是大片的蔬菜种植园区,可提供几千个就业岗位。公会新区的北面,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已经建成,西面,张北港会服装厂可吸纳就业12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李爱萍从张北县公会镇杨十五村搬到公会新区安置点居住,在附近的张北港会服装厂找到了工作。“上班路上用不了5分钟,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她对此非常满足。

张北县台路沟乡水泉村采取三种办法推进“空心村”治理:一是对在村居住户,重点进行院墙改造;二是对无人居住且不具备住人条件的破败房屋进行拆除;三是对不常在村居住但能住人、有门窗的农户,在建筑风貌提升上下功夫,坚持有土墙的保留并修补土墙、有石墙的利用石块修补,避免大拆大建,打造宜居宜业新村。

蔬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是赤城县云州乡的传统产业,云州乡在安置区附近配套了产业园区。走进产业园区的暖棚,青翠的油麦菜和茼蒿长势喜人。大棚承包人陆雨表示,每棚蔬菜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品质不错,基本不愁销售。“活儿不累,中午管饭还有休息时间。”搬迁住上楼房的村民冯亮通过安置区产业园的专岗指标实现了再就业,在大棚里负责除草、摘菜等工作,每月能有4000元收入。

园区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跑。张家口市在安置区附近,配套建设112个产业园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用人单位吸纳劳动力,强化劳务对接服务,带动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对农民搬迁后腾退的耕地,采取“政府主导、大公司运营、扶农公司流转、农户自愿参与”的运作模式,有序流转土地万亩,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群众稳定增收双重效益;实施机械设备租赁、大棚租赁等资产性收益项目,搬迁群众每年可分得股金。

沽源县白土窑乡新华村,海拔高、严重缺水,村里一半以上是空房。过去,王金荣种着12亩靠天收的莜麦,每亩年纯收入只有三四百元,孩子上学、自己看病等支出大,生活拮据。

一家人搬进白土窑新村的新房后,王金荣和爱人在附近的藜麦产业园区加工厂找到了包装工的工作,二人每月工资总收入近6000元,耕地流转给园区种植藜麦,实现稳定脱贫。像王金荣一样,藜麦加工厂的大部分工人都是白土窑新村的搬迁户。

启动“空心村”治理之初,张家口就实施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三区”同建,让群众安居乐业。

沽源县建成24个种植养殖园区和光伏产业园,吸纳就业群众1000多人;张北县配建服装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26个,开发就业岗位6800多个;尚义县打造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服装加工微工厂等16个配套产业园区……在集中安置区周边,张家口配建产业园区110多个,一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着眼于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张家口统筹推进“空心村”治理与生态建设,在搬迁村庄旧址上扩大生态空间,149万亩耕地实现流转,重点实施休耕种草,推广节水作物种植。全市打造国家示范牧场30个、农业公园30个、草原公园7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

搬迁群众的“小饭碗”,也关联着全域发展的大格局。张家口市统筹“首都两区”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大力扩大村庄生态空间,推动安置区绿色发展。

创新治理机制促进城乡融合

“我们社区的服务很贴心,老伴儿腿脚有问题,我有高血压,社区给我们配了家庭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随叫随到。”谈起康保县怡安社区服务工作,62岁的搬迁村民李凯很满意。

怡安社区是康保县“空心村”治理县城集中安置区,为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社区建起就业、医疗、物业、邻里4个服务中心,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家门口解决了。

“将‘空心村’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起来,而新型城镇化讲究的是以人为核心,这就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义合美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城已经和县城实现同城化发展。在这里,水、电、路、气、网跟县城一样;配建的小学和幼儿园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配建的医院,有50张床位;县城的免费公交车开通到小区门口。

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借助蔚州古城、暖泉古镇等旅游名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充分挖掘村内古堡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旅居产业新模式,推进空心村治理,将“空心村”打造成以现代时尚建筑群为主的美丽乡村,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公会新区开设了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既为安置区的群众提供生活方便,也激励居民们通过勤劳、善举和贡献换取积分,存入道德银行。积攒到一定程度,随时到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商品、取暖费、物业费。

幸福感 张北县义合美新城村民正在锻炼身体。王英军摄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安置区周边,张家口市同步建设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医院、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设施,满足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155个“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项目共配套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56个,其中幼儿园14所、学校4所、卫生室60所、活动室65个、其他附属设施113个。

为使集中安置群众吃上“定心丸”,切实保障群众权益,该市及时办理集中安置楼房项目和“一户一宅”安置住房项目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已为集中安置群众办理产权证书万套。

人来了,政策和服务跟上了,搬迁的群众就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在新家中安定下来。

“小区有健身广场,诊所就在楼下,附近有学校,锻炼、看病等都很方便。”告别老家土房,曹志强搬到尚义县大青沟镇集中安置区惠泽园小区,幸福感满满。有一天,曹志强刚进屋子,就闻到一股难闻气味,原来卫生间有脏水溢出。他给社区打电话报修,很快就解决了问题。“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一般小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空心村”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事关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伴随着新型社区建设,张家口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开启了“村改居”试点。义合美新城党工委副书记乔雅东说,这里实行村民居民化、资产资源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土地全流转、村集体“三资”全托管、户籍全部落在居住地。

义合美新城设立了党工委,下设16个社区党支部,建立起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和医疗服务中心等网络。社区设立了网格长和网格员,形成治理“一张网”,群众有问题能找到“主心骨”。

经过治理,张家口昔日破败的“空心村”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当地将持续做好“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培育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绿色农牧等产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令治理政策与村民意愿形成高度融合,反复研究确立了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和就地整治3种治理模式。 推动新生活的开启,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空心村”治理过程中,张家口市注重从“输血”到“造血”的发展策略转变,培育产业,建设产业园区,增加就业,为村民创造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村民对新家园的信心。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6月上旬刊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