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9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顺利完成血流导向装置置入,轻松完成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标志着医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迈入新高度。
10天前,66岁的宋奶奶因“右侧肢体麻木一周”入住神经外科,经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床突段及眼动脉起始部多发动脉瘤,且载瘤动脉瘤化明显,动脉瘤不规则,破裂风险大。完善磁共振动脉瘤壁高分辨检查亦提示动脉瘤不稳定,破裂风险高。
神经外科负责人钟治军组织术前讨论,分析认为:结合动脉瘤形态及相关检查,动脉瘤破裂风险高,建议积极治疗;动脉瘤位置不适合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而常规支架辅助栓塞难以实现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栓塞,后期动脉瘤进展及复发风险高,较好的治疗方式为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大家一致同意治疗方案,与家属详细解释沟通后,同意进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
充分完善术前准备,4月9日上午,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副主任医师韩令、何佳宏、许红淼在麻醉科和介入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顺利进行了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及床突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一个小时左右便顺利完成手术,顺利拆除埋在宋奶奶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类似汽车轮胎鼓包突出,随时可能‘爆胎’,是埋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钟治军介绍。
颅内血流导向装置(PED)是用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革命性介入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植入到所累及的病变动脉后,使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缓慢地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并使得内膜上皮攀爬到支架表面从而来修复病变血管,使其发生血管重塑来修复病变的载瘤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在无弹簧圈或疏松填塞弹簧圈的情况下使动脉瘤完全闭塞,具有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更高,在降低和防止动脉瘤的远期复发方面更具优势。该治疗方式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