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底捞唱反调,土豆被骂天价,巴奴火锅是另辟蹊径还是走上邪路_全球速看料

  • 2023-03-01 03:51:49
  • 来源:商业传奇

文|龙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商业传奇

这几天,一个又一个热搜把巴奴火锅“天价土豆”这事炒得沸沸扬扬,搞得经济学家马光远也大吃一惊——

18元的土豆就是“天价”?

《狂飙》里有一个场景,高启强为了弟弟高启盛开小灵通店的事,请电信公司副总龚开疆吃饭,高启盛让对方别客气、随便点,龚开疆“随便”点了一份澳洲龙虾三吃和3份辽东参,高启强接过菜单看了一眼,心理素质那么好的他,吓得赶紧说——

辽东参两份就可以了。

那还是2000年, 用那时候一份辽东参的价钱,应该能在现在的巴奴点很多份土豆片了?

马光远应该是见过名场面的人,其实,用不着马老师,大部分人应该也知道,龚开疆点的澳洲龙虾和辽东参现在能点多少份土豆片了。可是,没人骂澳洲龙虾和辽东参“天价”啊!

看来,大家只是觉得火锅店不应该卖18元。

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和火锅本身有关。

1、为什么18元就被指天价?

火锅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提起到火锅,人们会想到重庆和成都。不得不承认,火锅的普及是从川渝开始的。

川渝火锅起源的版本是这样的:

1920年代,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汇流之处的朝天门,原是屠宰牲牛的集中地,屠宰的人只要肉骨皮,内脏顺手就扔到了江中。

江上船只来往,船上有水手,两岸是纤夫,他们都是穷苦人,不舍得多花钱买吃的,也不讲究,把内脏捞了起来,条件也简陋,用几块石头支起的一口锅,将洗净、切好的内脏一股脑儿地倒进一个锅里,内脏异味大,他们又加了大量的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去味,这就是最初的火锅了。

味道不错,而且一大帮人围着一个锅吃,肚子里暖,氛围也热烈,逐渐就在市井流行了起来。最初,有人在街上做起了这门生意,认识的不认识的,在一口锅里涮。为了食客不吃错,店主做成了几个格子,各涮各的,各吃各的,这就有了后来的九宫格火锅。

据说,前几年重庆还有店还让不认识的人在一口锅里涮火锅。有时候,一帮年轻人和一个老头共用一口锅,年轻人光顾喝酒玩了,老头“技术”好,本来只点了青菜,但在自己格子里一搅,就能把年轻人的格子的肉弄到自己的格子里来。

总之,火锅是“平民出身”,直到现在,火锅仍相对平民,一家人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一起涮火锅很常见,热闹亲切贴地气,但高端商务宴请,选火锅的仍然不多。

既然是平民出身,就那不能贵,这可能是大家的普遍认知,也是火锅被骂天价的根本原因。

如果大家有印象应该还记得,在这次巴奴之前,海底捞也因为贵上过热搜,还不止一两次。

但其实,即使是率先在各大商场开店的海底捞,或是定位中高端人均180上下的巴奴,和澳洲龙虾、参鲍翅仍没法比。

凭什么?

餐饮确实有三六九等,凭什么火锅只是能低一等,这届干火锅的人表示不服。海底捞从成都简阳开到了全国,档次越来越高,成了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而这几年,表现得更为突出的则是巴奴。

巴奴起步要晚一些。2001年,河北人杜中兵在河南的安阳开始开火锅店,最初是以加盟的形式,2004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就是巴奴。开店前几年只是三四线城市打转,2009年才进入郑州等大城市。

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杜中兵开始“不走寻常”路,其中“贵”,只是其中之一,更明显的是处处和海底捞“唱反调”。

2、一路“碰瓷”海底捞

巴奴进郑州时,海底捞已经遍布全国,成为一个现象。

2011年,黄铁鹰写了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后来风靡中国企业界——不仅仅局限于餐饮业,海底捞的几乎每一个细节,尤其是服务,都成为商学院、培训班的教材案例。

最初,杜中兵也学过海底捞的,进郑州后,巴奴连着3年在服务上下功夫。

杜中兵也曾公开承认,说“巴奴不是没学过海底捞。”但学了几年后,这个学生似乎悟到了什么——

惯性让你觉得海底捞立下的规矩,你都得跟着干,好像这些是火锅的符号,你不干的话,你就不像火锅了。

2012年,他改变了想法,将巴奴火锅改为“巴奴毛肚火锅”,重点突出毛肚,砍掉了部分菜品,还喊出了口号——

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企业界,尤其是餐饮行业,谁不学海底捞,都不意思说自己想进步,尤其是海底捞的服务。

当然,那句口号被外界认为巴奴有所指,也是后来巴奴被指频频“碰瓷”海底捞的开始。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任何一个行业的老大,都很容易被视为标杆,有的人向标杆靠拢,有的人以标杆为坐标,去走另一条路。

杜中兵和巴奴似乎要走的就是另一条路,“服务”是海底捞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他们说“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给自己贴上一个突出“产品主义”的标签。

毛肚就是第一个体现“产品主义”的产品,他们改变原来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和西南大学教授李洪军合作,将“木瓜蛋白酶”嫩化专项技术运用到毛肚身上。这几天上热搜的土豆,是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杰合作的富硒土豆。

鸭血是又一个产品主义和“碰瓷”海底捞的例子。

2017年9月23日,海底捞通过自己的微信发布了一篇名为《海底捞为什么只卖血旺》的文章,称不卖鸭血质量很难把控,他们还没有找到符合海底捞食品安全标准的鲜鸭血。

一周后,巴奴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巴奴为什么能卖鲜鸭血?》的文章,称他们花费了971天,研发出了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的鸭血,而且是全国唯一。

直接针锋相对了。

这几年的例子更多。

2020年,一个消费者发文称,海底捞的菜品和摆盘方式与巴奴十分相似,第二天,巴奴就回应称“非常欢迎海底捞加入巴奴产品主义的阵营”。

一方面强调自己的“产品主义”,另一方面,还有意无意“攻击”海底捞最重要的标签——服务:

比如,他们将广告标语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

2022年,一名店长“错”将会议纪要《店长日记》发到顾客群,称“咱的顾客不需要‘人形摄像头’”。

在店内推出顾客DIY拽面,并称“好面不用舞,天然零添加”——谁都知道,服务员花式舞蹈抻面一直是海底捞的一个特色。

从这一系列的事看,消费者总觉得巴奴“碰瓷”海底捞,真没冤枉巴奴。

3、另辟蹊径还是走上邪路?

只要不触及法律和道德底线,这样的商业行为是无可厚非的。

而且,不管怎么样,现在看来,巴奴确实走出一条不完全同于海底捞的路子,甚至可以说,走出了火锅行业的一条新路。

大众点评信息显示,2022年上半年,巴奴在北京的人均消费为160元到187元,而海底捞为109.1元,值得注意的是,凑凑、怂重庆火锅也分别为147.1元、130元。这几年,海底捞的光环有所消退,转而喊自己吃不起海底捞的人越来越多。而事实上,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3个后辈的人均消费,都已经高过海底捞。

一方面,这确实让消费者感觉巴奴“贵”,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巴奴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火锅行业的整体消费。

消费者都是最擅长“用脚投票”的。一边嘴喊“贵”,另一边, 在巴奴等待用餐的顾客仍需要排队。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样的价格还是得到认可和接受的。

其实,强调“产品主义”的巴奴,也不是把产品搞得越贵越好。以这次被指责“天价”的土豆为例,有媒体曾搞过测评,发现几家火锅品牌的价格差不多, 平均到每斤,巴奴是33.76元,海底捞是32.15元,湊湊是32.19元。

至于有人拿巴奴的土豆片,和菜市场甚至电商平台的价格做比较,不是傻就是坏了。

平时,大家都会说,简单模仿、山寨,走巨头走过的路,只会死路一条。确实是这样,在商业领域里,后来者如果和前辈一样,消费者放弃大品牌,选择新的小品牌的理由是什么?后来者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哪?

往小了说,企业只有具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和风格差异化,才有可能在已经成熟的商业里,找到生存和发展的一丝缝隙;往大了讲,一个行业、一个商业体,需要不同的业态、定位,不同的企业,承担不同的角色,来构建一个丰富而完整的商业生态。

海底捞强化“服务”标签,巴奴奉行“产品主义”,各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这个道理,谁都没有错。

就像麦当劳主打汉堡,肯德基主打鸡块、鸡翅,鸡往后刨猪往前拱,各有各的道。

从这一点上看,反而可以认为巴奴是有所创新。只要是创新,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产品创新,最初常常会被指责。如今上下都鼓励创新,既然让企业创新,那就多给他们一些宽容空间。

具体每个人,不认可,可以不去消费,在吃火锅这件事上,消费者还是有充分决定权的。

具体到企业本身,巴奴可能要面临的问题是:到底是另辟蹊径还是走上邪路?

现在看来,与海底捞相比,巴奴还仅仅是追赶者的角色。他们目前只有88家,一半以上在河南,而海底捞即使2022年大规模闭店后,目前在全球仍有1400多家店,布局和品牌影响力,两者仍不能相提并论。

现在只能说,杜中兵找到了一条路,但是另辟蹊径还是走上邪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关键词: 另辟蹊径 澳洲龙虾 巴奴火锅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